找到相关内容399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弥勒五论的特色

    流出的甘露法水,故其密意熔融一味,然由于所释经典的不同而又各具特色。其各自特色如下:   一、《辨法法性论》   本论详尽辨析有法与法性。有法指生死,法性指涅槃。并指示如何悟于有法与法性,从而翻染为净,转迷为悟,了脱生死,悟入涅槃。其特色略有四点:   1、易于通达经典一切所诠:千经万论所说,不出有法与法性,此二摄尽一切所知法。论中圆满宣说有法生死与法性涅槃,依此可通达一切佛经的所诠,犹如一口...

    净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1753885.html
  • 依“一心开二门”之思想架构看天台宗“一念无明法性心”之特殊涵义

    中。专以内心破一切法。若外观十法界,即见内心。当知若色若识皆是唯识,若色若识皆是唯色。今虽说色、心两名,其实只一念无明法性十法界,即是不可思议一心具一切因缘所生法。一句,名为“一念无明法性心”;若广说...:   《华严》云:“心如工画师,造种种五阴。一切世间中,无不由心造。”诸阴只心作耳。观无明心毕竟无所有,而能出十界诸阴,此即不思议。如《法华》云:“一念梦行因得果”。在一念眠中,无明心与法性合,起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647963.html
  • 静波法师:乞食当要三轮体空 维摩大士开示

    只是你还是分别计度的识心用心,不能随顺法性大慈平等,普皆度众,所以你舍去富豪之家从贫苦人行乞,试图改变被乞者的生存环境,虽然可以理解,却不是菩萨胸怀,因为菩萨随顺法性而能行平等法,如是即不见能度之我,也没有所度之众生,如是哪里有我是世间福田与众生种福的观念呢?如果能通达法性平等,不见能所,犹如见金人金比丘等,同属金性,如是则谁为能度所度?如是应当随缘而次第行乞而不是偏贫而遭人讥。   【经文】&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菩提心|六度|三轮体空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18275424346.html
  • 一念三千性具善恶

    。      一念三千的实相论通常被称之为“性具实相论”。性即法性,实性,理性,佛性。心性原是不二,心具、性具,其义为一。智者大师有论云:“无明痴惑,本是法性,以痴迷故,法性变做无明,起诸颠倒善不善等。……今当体诸颠倒即是法性,不一不异。虽颠倒起灭,如旋火轮,不信颠倒起灭,唯信此心但是法性。”此时法性通于染净,在染维度上,法性即是无明痴惑之本,一切颠倒起灭,即是法性起灭;而在净的维度上,法性即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154719.html
  • 密教之“密”--密义浅释

    菩萨乘)三乘之外的不共法。因此,佛教所谓秘密含义,直言佛教所显之宇宙真实之根本极终教义,蕴藏于密教。  二、深邃:  深邃:指密教法门深邃。密教直显宇宙实相,法性真实,从而赋于行者实践的法门秘密深邃。...相的如实义指归。  三密:〝身密、语密、意密〞。  身密:指身印,手印,动禅,身陀罗尼等系统的显露法性的身心调整的密法。  语密:指咒语,宇宙语,心语,密文等与诸天诸佛沟通的密法。  意密:以观想本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0762238.html
  • 慧远

    报论》和《大智论钞序》等。  三、慧远宣扬神秘的“法性”本体论  魏晋时代统治阶级思想界思潮的重心,主要是“明宗”、“求宗”,即探寻宇宙究极的本源,追求精神性的本体。当时的玄学、佛学都是如此。魏晋玄学...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,他从唯心的“本无”说出发,着重宣扬了神秘的法性本体论,虚妄地论证了佛教的出世主义理论。  神秘主义的“法性”本体论是慧远的出世主义世界观的基础。据《高僧传?释慧远传》中载,慧远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5042243.html
  • 方立天著:慧 远

    、《明报应论》、《三报论》和《大智论钞序》等。  三、慧远宣扬神秘的“法性”本体论  魏晋时代统治阶级思想界思潮的重心,主要是“明宗”、“求宗”,即探寻宇宙究极的本源,追求精神性的本体。当时的玄学、...,并在继承道安学说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,他从唯心的“本无”说出发,着重宣扬了神秘的法性本体论,虚妄地论证了佛教的出世主义理论。  神秘主义的“法性”本体论是慧远的出世主义世界观的基础。据《高僧传?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1549781.html
  • “一念三千”与“性具善恶”

    法性、理性、佛性,心性原是不二,“心具”、“性具”其义为一。智者大师有论云:“无明痴惑,本是法性,以痴迷故,法性变作无明,起诸颠倒善不善等……。”今当体诸颠倒即是法性,不一不异,虽颠倒起灭,如旋火轮,不信,颠倒起灭:唯信,此心但是法性,此时法性通于染净,在染维度上,法性即是无明痴惑之本,一切颠倒起灭即是法性起灭;而在净的惟度上,法性即是菩提,即是佛性本身,故若得“还源返本”,法界俱寂,即一切流转皆止...

    能 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2960918.html
  • 佛性 佛土 发菩提心

    佛性、如来藏、如、法性、实际,皆同一性,只是就能知与所知诸法的不同分位,立不同的名称。在众生数上称佛性、如来藏,在非众生数上称法性、如、实际,但此通内外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中解释如、法性、实际时说...隐显净染之分,隐、染即生死,显、净则涅槃,众生因无明所覆而不能见佛性,法性,若修行则能见性获得解脱涅槃。  大乘经中说佛性,《阿含经》亦明佛性,但不甚分明。印度诸宗对此各有所解,如《佛性论》云:“若依分别...

    任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639805.html
  • 菩萨应善通达诸法相

    不增不减,不垢不净,是为知识如。  云何知诸八?眼、眼性空,乃至慧、意性空,色、色性空,乃至法、法性空。  云何知界?眼、眼界空,色、色界空,眼识、眼识界空,乃至意识界亦如是。  云何知四圣谛?知苦圣谛时,远离二法,知苦谛不二不别,是名苦圣谛。集、尽、道亦如是。  云何知苦如?苦圣谛即是如,如即是苦圣谛。集、尽、道亦如是。  云何知十二因缘?知十二因缘不生相,是名知十二因缘。  菩萨摩诃萨学法性,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3567265.html